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 
世界新动态:小挂面拉出金线线 大产业趟出致富路——武功县“孔寨”牌手工空心挂面
来源: 中国网       时间:2023-06-29 17:51:03

历史悠久的关中道中部,有一家传统手工小作坊,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促进下,如今焕发生机,紧扣域情实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庭院经济”模式,因地制宜推动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武功县孔雀村原名孔寨,因历史上在此地挖土修建墩台时出土孔雀石雕而得名。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分为孔李、孔尹、孔胡3个自然村,总人口655户。脱贫攻坚战全面收官后,如何找准产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让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就成为摆在县、镇、村各级干部面前的重大实践命题。

童年梦想,传承千年文化

“切成千丝万缕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挑到筷子成银线,客人吃,客人看,一下吃了八碗面。”这是武功县流传甚广的儿歌。因受气候影响,每年冬季农历十月到来年三月底是做手工挂面的最佳时间也促使孔寨村挂面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也是武功县孔寨村的真实写照。关中肥沃的土壤,成就了上好的精面,也成就了当地制作挂面的传统手工业。孔寨手工空心挂面发源于唐朝女皇武则天时期,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清光绪26年,武功县令曾献面皇家;民国15年,二虎守长安,孔寨老百姓用小推车曾送手工挂面劳军。长久以来,挂面成了武功及其周边群众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必备佳品。

李元会从记事起就听父亲讲,祖辈一直在家做手工挂面。和面是用大瓷盆手揉的,几十斤面粉需要多个小时才能做好,每天做的挂面都销售一空。父辈做挂面的身影,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萌生了一个梦想,长大后要做出最好吃的挂面,还要像父亲一样为乡亲们做好事。1988年,李元会辍学后,与众多人一样,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他在广州、西安等地打拼了8年后,回到家乡搞个体经营,做起了挂面生意。由于良好的口碑,他在2018年成立武功孔寨李氏传统手工小作坊,名为“小作坊”,也达到了500多平方。他以武功传统手工挂面为主打产品,始终瞄准面食高端市场,本着“共同开发、示范带动、互惠互利”的原则,按照“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利用本地小麦优势,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为武功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精益求精,做面独具匠心

做挂面是个技术活,技术决定质量,质量决定信誉,信誉决定成败。对挂面质量的精益求精,是李元会的成功之道。在日常挂面制作过程中,虽说做挂面的原料十分简单,只有面粉、水和盐,但如何取材,如何搭配却十分讲究。李元会在这方面是个几近苛刻的人,始终秉承匠心品质,延续着传统加工工序再加上当地优质的小麦和独有的水质,每一份手工挂面都要历经和面、揉面,醒面、开条、盘条、发酵、抻条、上竹、扑粉、晒面等18道纯手工工序,最大程度保持挂面的绝佳口感。挂面由于是纯手工操作,生产出的挂面纯天然、纯手工、中间空、能存放、耐水煮,吃时瓤而软、劲而滑、易消化、易吸收,成为走亲访友的首选礼品,宴请待客的上成之面。

李元会常常深入市场调查,时刻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工艺,不断加以探索。他充分利用好时间,周一至周五在村里作坊工作,双休日把挂面运到县城销售,跟各种平台、商超对接,对接杨凌、武功、周至、兴平、乾县、礼泉一区五县各大超市,紧盯各大超市挂面销售情况,保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2019年,在县城设立了惠利粮油店及批发仓库,可随时出手工挂面5—6万斤,让更多的人吃到好面。通过他的努力,做出的面越来越好,技艺之精不但令顾客叹服,也令同行叹服。

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工艺

孔寨村做挂面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如何立足传统,创新技术,做出更符合现代人饮食理念和习惯的挂面,成了李元会必须面临的课题。李元会根据祖传的制面经验,通过不断试验,将传统工艺进行合理改造,把普通挂面做成了符合时下倡导的“健康食品”。在传统工艺中,挂面中需要加入大量的盐,不同季节加入的盐分都不相同,盐多了,面又软又韧,易于加工,但做出的挂面偏咸,而盐分含量少又会导致面发硬难以拉伸,加工难度大。而且做挂面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传统的工艺到夏季便无法做挂面。他经过无数次试验改良,最终将盐含量降到比较合适的程度,既保证了质量,又兼顾口感。而且三伏天都可以吃到他做的新鲜挂面。

此外,他还注册了“孔寨”品牌,并根据市场需要对挂面进行全面包装升级,不但精工细作、规范标准,而且卫生健康,品类众多。开发了礼盒馈赠装、旅盒方便装、家常实惠装等包装,建立高、中、低端产品。凡是见过他做挂面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在第28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上,孔寨牌的手工挂面被评为“后稷奖”产品。在咸阳举办的第三届陕西面食大会上,9天时间,“孔寨”手工挂面供不应求,天天爆满。

扶贫助困,带领群众致富

多年来,走出乡村,外出挣钱,几乎成为村里人唯一的选择,一些妇女因要在家照顾老人、小孩,闲时无所事事。如何让村民在家也能挣钱?成了摆在李元会心里的头等大事。挂面作坊成立之初,李元会积极争取镇村政策支持,坚持对接农业农村局,和驻村工作队多方联络,为村中的贫困群众提供强有力就业保障,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他充分利用自己家里的空间,针对村里老人、小孩、妇女居多的实际情况,大力推广手工挂面制作,让人们都有事可干。凭借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引领返乡创业、返乡创业促进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对一项独门绝技来说,如何传承技艺是十分讲究的,李元会将自己掌握的挂面技艺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带领群众共同迈向致富之路。他个人帮扶了5户贫困户,肩负起了免费指导脱贫的重任。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5户贫困户在2020年脱贫,全村手工挂面加工也达到了336户,351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通过手工挂面产业发展,为群众年户均增收15万元左右,延伸物流服务等第三产业带动群众就业200多人。“孔寨”手工挂面在西安国际港务区陕西消费扶贫馆内长期设有专门展柜。在乡村振兴的东风下,孔寨村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帮助协调“特供”面粉,建设了占地220平方米的挂面展厅,村民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李元会用实际行动,闯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得到了当地群众和组织的认可。谈起今后的发展,李元会满怀信心,他将以孔寨李氏传统手工小作坊为起点,持续带领全村群众,依托孔寨挂面,大力发展致富产业,使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群众可持续的增收致富门路,为加快建设“三强四美”现代化新武功贡献自己的力量!(图文供稿:武功县乡村振兴局、武功县工商联)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